告別年后的寒潮,3月的田間地頭,梁慶權開始了新一輪春種。作為佛山市高明區鴻麗蔬菜種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麗蔬菜公司”)總經理,他的辦公地點與普通的農民一樣,是高明區更合鎮的廣袤農田。
2005年,梁慶權看準佛山廣闊的農業發展前景,一頭扎進高明的鄉野田間。10多年來,他一步步從農業“小白”成長為“鄉土專家”,一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在佛山廣闊的舞臺上打造了屬于自己的無公害蔬菜品牌,走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沒有佛山為廣大企業家和人才培育的肥沃土壤,就沒有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績。”梁慶權說。
創新銷售渠道帶動1000多農戶就業
梁慶權的老家在茂名信宜。20世紀90年代,梁慶權的父親帶著一幫家鄉自耕農落戶高明。經過一番艱苦創業,他們在楊和鎮麗堂村種植蔬菜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慢慢過上了好日子。
父親帶領一幫老鄉在高明脫貧增收,令梁慶權對佛山農業發展充滿信心。2005年,對務農毫無經驗的梁慶權毅然舍棄在東莞的建筑工程生意,跟隨父親的腳步來到高明,成為麗堂村的一名種植戶。
2008年4月,麗堂村種植戶創辦高明區楊和鎮楊梅麗堂蔬菜專業合作社,注冊了“麗堂蔬菜”商標,規模越做越大。
不久后,不滿足于一畝三分地的梁慶權,積極尋求創業機會。2010年,佛山加大力度對農業散戶生產進行集中化管理,借助市、區兩級農業局的幫助與支持,梁慶權順勢而為創辦了鴻麗蔬菜公司。
創業伊始,項目匱乏,自身缺乏資金、經驗、管理知識,梁慶權舉步維艱。這時,當地黨委政府和父老鄉親主動伸出援手,幫他協調項目、解決土地租賃等問題。通過包地種瓜菜,梁慶權淘到了“第一桶金”。
幾年下來,梁慶權發現公司的銷售模式和傳統農企一樣,都是先種瓜菜,有所收成后再出售。“這樣農產品銷售極易受市場供給量影響,滯銷風險大大增加。”
鑒于此,梁慶權一方面創新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通過設立訂單制,用產銷對接方法確保農產品銷路,同時在五區開設銷售門店,直接銷售公司農產品。另一方面嚴格把好食品安全關,從原材料、耗材的采購到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均進行統一管理,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農產品溯源體系,讓每一棵菜都有“身份證”。
“只需要掃碼就可查到蔬菜的詳細信息,包括種植全過程使用過什么農資,甚至可以得知在哪個地點,是哪個批次種植采摘的,責任追查到負責人。”梁慶權說,依托農地集約化、生產標準化發展方式,鴻麗蔬菜“無公害”品牌有口皆碑。
如今,梁慶權從農業“小白”成長為廣東百佳新型職業農民、“鄉土專家”。他在高明區白石、朗錦、平塘和新興縣龍坪等均設有生產基地,總面積2000多畝,年產無公害蔬菜10000噸以上,帶動1000多名農戶就業。
安心扎根佛山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近年來,佛山接連出臺多項人才服務政策和惠農政策,讓梁慶權體會到在佛山從事農業生產的溫暖。“現在市、區兩級對農業種植從業者都有補助,對優質農企也有扶持政策,體現了對農業的重視。”梁慶權說。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鴻麗公司近80萬斤南瓜滯銷。正當梁慶權苦尋銷路時,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為滯銷農產品及時尋到銷售渠道。“政府在短短幾天內就幫我們對接到銷路,很快南瓜就從田間地頭轉到了各大商場超市、學校食堂。”梁慶權說,得益于政府幫忙解決銷路問題,農戶不但沒有“血本無歸”,還有了少許盈利。
目前,梁慶權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也返回高明當起“農二代”,主攻現代農業方向。“佛山對年輕人越來越有吸引力了。”在梁慶權看來,佛山全方位服務企業家和人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營造了干得了事、干得成事的氛圍,能讓年輕人心甘情愿扎根佛山、安心創業干事。
企業家和人才發展可持續,則城市發展后勁無窮。“佛山給了企業家和人才底氣,也提振了大家的士氣。”梁慶權表示,未來將扎根佛山,用實際行動加大農業技術創新,努力為佛山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作出積極貢獻。(記者 何志勇 鄭奕純)
合作社成立就是好,省下勞力把工找,不分心、不操勞,打工掙錢一腰包……日前,在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南園村舉辦的黨建領辦合作社入股分紅大更多
2022-02-28 16: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