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接入線上平臺,有的通過“大數據”進貨,有的通過特色化經營滿足細分市場
新零售小店的升級之路
在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非連鎖便利店,俗稱夫妻店。數據顯示,中國主營快消品的非連鎖便利店約有600萬家。這些分布廣泛的零售小店貢獻了國內快消行業40%的出貨量,每天服務2億消費者,提供1500萬個就業崗位,養活600萬個家庭。
如今,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這些小店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工人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它們有的將線上業務作為發展契機,有的用數字化“武裝”自己,有的通過特色化經營來滿足細分市場。
營業時間延長,錯峰應戰線上競爭
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今年疫情期間,即使在最嚴重的2月,仍有50%的小店堅持開業,3月這一數字超過80%,4月超過95%。“堅持不打烊”的小店是復工最快的業態之一。
疫情的暴發促使萬千小店在危中尋機,靈活求變,加速經營模式轉型升級。發展線上業務讓許多店主嘗到了甜頭。
邢中漢夫婦從吉林老家來到北京已10多年。5年前,他們盤下了位于朝陽區東壩的一處60平方米的小店。疫情期間,這家夫妻店接入了外賣應用,一度成為附近幾個小區的關鍵補給站,生意十分忙碌。
據邢中漢介紹,小店線上訂單平均客單價約80元,多的時候1個月成交量達到500單以上,等于小店1個月能有數萬元的額外收入。小店關門時間已從晚上11點延長至第二天凌晨4點,目的是為了差異化競爭,與大型商超和連鎖便利店錯開外賣的時間。
一些平臺也在通過利好政策鼓勵小店轉型線上。北京豐臺區的一家京東便利店主徐杰,在疫情嚴重的時候開通了京東便利GO小程序,增加了線上訂單。“我們每賣一件,平臺不僅會給我們補貼,還能額外賺取傭金。”徐杰說。
通過大數據進行選品和組貨
北京南鑼鼓巷的一家小店店主楊寶東告訴記者,他開了十幾年的小店,有一本記事本,密密麻麻地寫滿看起來好賣的商品,還有各種進貨價格和訂貨電話。由于長期對品牌商沒有議價能力,在傳統的進貨渠道,商品性價比不高,品質也難以保證,商品破損、過期的現象時常發生,甚至不法之徒會將假貨串在真貨里騙取小店的利潤。
今年8月28日,阿里零售通發布“W”計劃,向其所覆蓋的150萬家小店開放包括POS機在內的數字操作系統,推動夫妻店全面“上云”。
“上云”之后,楊寶東的小店9月、10月日銷突破1萬元,而此前只有五六千元。“如今七八十平方米的小店相當于一家普通賣場一天的銷量,這得益于用零售通的大數據進行選品和組貨,小店的商品結構被迅速調整。”楊寶東介紹說,以前賣方便面,一袋賺4角錢,而引進網紅即食鍋后,滿足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利潤提升了數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進口商品,在“上云”之前,自己是進不到貨的,即便有也怕進到假貨。
目前,零售通APP上有5000多個大型品牌商和經銷商為小店供貨,可選擇品類超過40萬種。“W”計劃提到,零售通將向150萬家商戶提供1萬款小店渠道專供新商品。
開拓買賣之外的更多服務
在烏魯木齊開京東母嬰生活館的趙尋告訴記者,妻子懷孕對母嬰用品的高標準要求,讓夫妻倆選擇進入這個行業。
趙尋透露,京東對所有母嬰生活館門店進行貨源、價格、形象甚至是營銷方案上的強管控。此外,京東母嬰生活館門店打造“智能零售+育嬰服務+互動體驗”的一體化服務,讓消費者在線下也能享受和線上一樣的品質與服務。
“京東為母嬰館打通線上線下流量,找到更多顧客。除為門店引入京東APP、京東到家、美團等多元化流量外,京東還幫助母嬰館構建京東便利GO小程序,進行社群運營、會員服務。”趙尋說,目前1個月線下營收超12萬元,而線上的營收達到了15萬元。
趙尋表示,過去管店靠人、靠經驗、靠運氣,現在管店完全憑數據、憑細節、憑科學。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代化的零售終端,早已告別單打獨斗。面對復雜多變的消費市場和越來越個性化、碎片化、多元化的消費趨勢,小店也需要重新定義,市場需要的是具備感知、互聯和智能化的現代小店。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深外管檢[2020]11號)顯示,南京雷琥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存在私自買賣外匯的行為。依據《中華人更多
2020-03-30 09:29:20國家外匯管理局加強外匯市場監管,嚴厲打擊跨境賭博所涉資金非法買賣行為。更多
2021-12-03 18:07:12